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沁园春西晋楼船下益州分韵得西字或云西晋一作王浚因又以王字作小词一首正德元年至十六年) 明 · 张綖
 押阳韵
暖日高城,东风旧侣,共约寻芳。
南浦春回,东岗寒退,粼粼鸭绿,袅袅鹅黄。
柳下观鱼,沙头听鸟,坐久时生杜若香。
绮陌上、见踏青挑菜,游女成行。

人间,今古堪伤。
春草春花梦几场。
淮海当年,英豪满座,词翻鲍谢,字压钟王。
今日重来,昔人何在,把笔兰皋思欲狂。
对丽景、且莫思往事,一醉斜阳。
王浚 西晋 · 杜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二
足下既摧其西藩,便当径取秣陵,讨累世之逋寇,释吴人于涂炭。
自江入淮,逾于泗、汴,溯河而上,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晋书·王浚传》)
王浚唐彬等诏太康元年二月乙亥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浚、彬东下,埽除巴丘,与胡奋、王戎共平夏口武昌
顺流长骛,直造秣陵,与、戎审量其宜。
杜预当镇静零、桂,怀辑衡阳
大兵既过,荆州南境固当传檄而定,当分万人给浚,七千给彬。
夏口既平,宜七千人给浚。
武昌既了,戎当以六千人给彬。
太尉充移屯项,总督诸方(《晋书·武帝纪》)
又与王浚 其一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军人乘胜,猛气益壮,便当顺流长骛,直造秣陵(《晋书·王浚传》,上表自理曰:「臣前被庚戌诏书。」)
又与王浚 其二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太尉贾充总统诸方,自镇东大将军胄、及浑、浚、彬等皆受节度(《晋书·王浚传》,上书自理曰:「又前被诏书」。)
王浚不受王浑节度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伐国事重,宜令有一。
诏使将军受安东将军浑节度思谋深重,案甲以待将军
云何径前,不从命,违制昧利,甚失大义。
将军功勋,简在朕心。
当率由诏书,崇成王法,而于事终恃功肆意,朕将何以令天下(《晋书·王浚传》)
王浚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前受诏径造秣陵,后乃下受浑节度
诏书稽留,所下不至,便令与不受诏同责,未为经通。
不即表上被浑宣诏,此可责也。
有征伐之劳,不足以一眚掩之(《晋书·王浚传》。有司奏,表既不列前后所被七诏月日,又赦后违诏,不受浑节度,大不敬,付廷尉科罪,诏云云。)
题歙苏氏四贤楼(四贤者何汉关内侯武唐许国公宋参知政事易简歙州寿也武以烈节显寿以循良称颋与易简并擅文苑咸宜秩祀胡久忽诸兹几世孙明太学生若川追念尔祖建楼以妥灵卜地于弘旷为楼壮丽胜甲歙中尝游于余门请题以识若苏生者可谓昭德扬芬而四贤者亦可以不死矣) 明 · 皇甫汸
 出处:皇甫司勋集卷八
倬彼司寇裔,诞自昆吾封。
桓桓起代郡,奕奕迁武功。
子卿奉汉使,亮节匈奴中。
龙庭归皓首,麟阁展芳容。
许公际时昌,遂为唐主佐。
摛藻埒张燕陈谟赞机务。
皇宋举参知,承明奏辞赋。
厥胤守歙州,斯民覃慈慕。
曾是怀土思,何如眷仁里。
歙既蒙守恩,苏乃家于此。
述德发幽潜,登禋令美。
拓地构崇基,飞甍列疏绮。
绮楼一何峻,迥接岩云浮。
玉几挹群岫,萝轩俯双流。
佳气霭日夕,灵贶惠春秋。
子孙引勿替,复始宜公侯(玉几山名)
晋龙骧将军王浚 清 · 王昙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烟霞万古楼诗集卷二
造船空费七年工,七十平吴忽有功。
老去谁为孙子计,时来可有石头风。
酖人好酒无羊祜,处世名言有范通
髣髴三山曾鼓棹,幡旗长戟第门中。
王浚 元初 · 耶律铸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随波逐浪顺东流,幸得成名下石头。
勾当江南公事了,五湖须更有扁舟。
王浚贤良赋龟得升1082年3月 北宋 · 王安石
 押蒸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世传一尾龟百龄,此龟逮见隋唐兴。
虽然天幸免焦灼,想屡(张本作见)缩颈愁严凝。
前年赴海不量力,欲替鳌负三崚嶒。
番禺使君邂逅见,知困簸荡嗟矜
疾呼(张本作豫)设网取,以组系首𪓘穿绳。
北归与俱度大庾,两夫赑屃苦不胜。
舣船秦淮担送我,云此一可当十朋。
昔人宝龟谓神物,奉事槁(张本作枯)骨尤兢兢。
残民灭国递争夺,有此乃敢司(张本作灵)
于时睹甲别贵贱,太卜藏法传昆仍。
岂如(张本作知)元君须见梦,初知(张本作如)欢喜得未曾。
自从九江纳锡,众渔贱弃不登。
卜人官废亦已久,果猎谁复知殊称。
今君此宝(张本作宝此)世莫识,我亦坐视心瞢瞢。
支床才堪比瓦砾,当粟孰肯捐斗升。
糁头腥臊何足嗜,曳尾污秽适可憎。
盛溲除聋岂必验,蹈背出险安敢凭。
刳肠以占幸无事,卷壳而食病未能。
如闻翕息可视效,乃往(张本作往乃)有堕崖千层。
仰窥朝阳俯引气,亦得难老如冈陵。
谅能学此真寿类,世论妄以虫疑冰。
嗟余老矣倦呼吸,起晏光景难瞻承。
但知故人所玩惜,每戒异物相侵陵。
唯忧盗贼今好卜,夜半劫请无威惩。
复恐嚵夫负之走,并窃老木为薪蒸
浅樊荒圃不可保,守视且寄钟山僧
倪君某以小象托赋而先以诗次韵四首(第二首倪诗以略误推我 设色画多用𨾦黄作底 倪颇清瘦 又尝客吴携一吴童归阿童王浚小名歌见古乐府 九方皋伯乐给薪第三首倪诗以黄祖讽我 倪有孝友名我故奖以黄童黄香小名也 又以幕客讽我故有末句前首终童终军小名也 亦喜禅象顶裹幅巾似冬僧 第四首倪多文亦稍傲睨 象边一童子煮茗倪别有七言绝讽我云犹喜曾无江夏权谓我幸无权耳不然即一黄祖也误矣误矣) 其二 明 · 徐渭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评惭王浚王猛,影伴吴童唱阿童。
饭颗山头吟总瘦,雌黄舌底吮难工。
谁能相马如薪者,若个描龙不叶公
忽忆人心如面语,须君著屐九回中。
倪君某以小象托赋而先以诗次韵四首(第二首倪诗以略误推我 设色画多用𨾦黄作底 倪颇清瘦 又尝客吴携一吴童归阿童王浚小名歌见古乐府 九方皋伯乐给薪第三首倪诗以黄祖讽我 倪有孝友名我故奖以黄童黄香小名也 又以幕客讽我故有末句前首终童终军小名也 亦喜禅象顶裹幅巾似冬僧 第四首倪多文亦稍傲睨 象边一童子煮茗倪别有七言绝讽我云犹喜曾无江夏权谓我幸无权耳不然即一黄祖也误矣误矣) 其三 明 · 徐渭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只知江夏黄祖,那知江夏有黄童。
宿蚊未易轻纨散,老蠹犹钻故纸工。
游戏巾裾留发佛,扣参聋哑大家公。
惭非十九人中客,付与毛锥玷画中。
倪君某以小象托赋而先以诗次韵四首(第二首倪诗以略误推我 设色画多用𨾦黄作底 倪颇清瘦 又尝客吴携一吴童归阿童王浚小名歌见古乐府 九方皋伯乐给薪第三首倪诗以黄祖讽我 倪有孝友名我故奖以黄童黄香小名也 又以幕客讽我故有末句前首终童终军小名也 亦喜禅象顶裹幅巾似冬僧 第四首倪多文亦稍傲睨 象边一童子煮茗倪别有七言绝讽我云犹喜曾无江夏权谓我幸无权耳不然即一黄祖也误矣误矣) 其四 明 · 徐渭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注经笔绕三坟简,炊茗烟笼五尺童。
秋水瞳人双眼白,春风剪子百花工。
无权江夏今谁个,有用云林旧是公。
欲扣比方应不对,子綦正在㗳然中。
倪君某以小象托赋而先以诗次韵四首(第二首倪诗以略误推我 设色画多用𨾦黄作底 倪颇清瘦 又尝客吴携一吴童归阿童王浚小名歌见古乐府 九方皋伯乐给薪第三首倪诗以黄祖讽我 倪有孝友名我故奖以黄童黄香小名也 又以幕客讽我故有末句前首终童终军小名也 亦喜禅象顶裹幅巾似冬僧 第四首倪多文亦稍傲睨 象边一童子煮茗倪别有七言绝讽我云犹喜曾无江夏权谓我幸无权耳不然即一黄祖也误矣误矣) 其一 明 · 徐渭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即看负剑游吴客,终是抛繻入汉童。
阿堵虎头虽易擅,浮丘相本难工。
敢于玄白嘲杨子,尚恨丹青败乃公。
算更难描谁面目,矮人咄诧戏场中。
九峰归趣为主客郎中王浚 明 · 杨荣
 押词韵第十七部
名门多俊英,家住九峰侧。
君才更超迈,务学探六籍。
伊昔未仕时,朝夕看山色。
启户云霞红,隔窗烟树碧。
一从游宦途,寓迹在京国。
分曹属春卿,励操尚冰檗。
拟摅寸心丹,可柰桑榆逼。
乞身遂退休,辞阙中感激。
引领望九峰,怀抱何所适。
飘飘峰上云,无心沛膏泽。
戢戢林间鸟,倦举冲霄翼。
眷兹景物佳,雅志自相得。
松风四座清,萝月半窗白。
扫石抚朱弦,焚香玩羲易。
利名了不关,尘累觉消释。
高风谁能如,企彼彭泽
王浚 北宋 · 吴俦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三
先王之用其臣,其未任也,必欲知其才;
其将任也,必欲知其心;
其已任也,必欲知其功。
盖不知其才则无以举天下之能,不知其心则无以成天下之勋,不知其功则无以劝天下之善。
且先王之用人,拔之于寒微之中,升之于困厄之间,褫薜萝而服冠冕,去岩穴而践廊庙,授之以显职而不疑,处之以高位而不忌,此所以知其才。
塞谗间之口以使之无忧,遏浮虚之言以使之无惧,不责之以苛礼,不拘之以密宪,纵其鞭策以观其驰逐之能,缓其羁绁以观其击搏之力,此所以知其心。
腴田甲第惟以与之而不吝,歌姬舞女惟以赐之而不惜,擢其亲戚而使之无倾危之忧,厚其子孙而使之无绝灭之患,势倾海内而朝不忌,威震人主而时不嫉,此所以知其功。
夫秦之任王猛,可谓知其才;
蜀之任诸葛亮,可谓知其心;
汉之任萧何,可谓知其功矣。
然则古之君臣,其所以相得如凫藻之乐,康宁辑睦,优游悦怿,而休烈伟绩,相与传于无穷,而后世之所莫及者,以是而已。
昔者晋武帝黜朝廷纷纭之议,而委王浚以东南之事,何其壮也!
王浚独破建邺而卒见排于权势,以不能自明者,岂武帝有所不能知其功欤?
夫南方之所以能拒捍于人者,不独在于据其长江也,而在于倚以蔽其偏;
北人之所以能追逐于南方者,不独在于夺其长江也,而在于连蜀以袭其右。
盖蜀附于南则南方胜,而使南方失蜀,则有西顾之忧,而不足以恃舟楫之能;
蜀附于北则北人胜,而使北人失蜀,则有西守之劳,而不足以逞其车骑之力。
然则蜀者,虽非用武之地,而乃南北相抗之形要也。
昔楚之衰也,盖秦已得蜀,是故以白起之憃而有黔中之功,以王剪之微而有蕲南之捷。
吴之盛也,盖魏未得,是故以曹操之智而有赤壁之奔,以司马昭之谋而有东关之败,此固非秦勇而魏怯,楚弱而吴强,盖秦已得蜀而楚之所备者多,魏未得蜀而吴之所备者少故也。
《战国策》曰:蜀中之甲,轻舟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
汉中之甲,轻舟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
此亦言蜀之于天下,据江汉之上流,而其势便且易也。
昔晋之讨孙皓也,王浑出横江以攻其东,而王浚成都以攻其西。
然而吴之所以深虑者,固亦不在于而在于
何者?
兵出于东者,目睫之患,而兵出于西者,肘腋之变也。
夫目睫之患犹可以救解,而肘腋之变不暇于设施,此自然之势也。
是以孙皓之大臣亦莫不以蜀师为忧,故贾彦欲增建平之兵,而陆抗欲益西陵之备,此其意亦可见矣。
由此观之,则孙皓存亡之权在而不在者,其理岂不甚明欤?
夫当此之时,使未能摧其西藩,徘徊而不得进,孙氏之君臣因以并力合势,坚守江浙以拒中国之师,则江东诸城不可以岁月下也。
惜乎武帝不虑于此,而卒使癯劳憔悴之功臣困于谗慝之党而不能震,以沮天下英雄之士而伤其心,悲哉!